📝 文:來自清朝的格格
中國綜藝近年在地球開始冒起,其中由愛奇藝製作的《中國有嘻哈》,不但一度引發席捲全國的嘻哈風潮,節目更衝出中國,於港台享有高知名度。愛奇藝乘勝追擊,推出同樣以選秀掛帥的《熱血街舞團》,力圖複製《嘻哈》的成功,但事與願違,直至結束也未能掀起波瀾。
《街舞》由《嘻哈》同一幕後班底打造,類似套路處處可尋:以鹿晗、陳偉霆等當紅藝人擔任明星「召集人」引起話題;各類衝突元素盡現,例如選手1對1 PK 賽制;選手與明星同樣火花四濺,例如有選手質疑明星決定不公;節目組甚至「擺自己上枱」,任選手表達對其比賽安排的不滿。明星提到選手的理想狀態時,也不斷以「好餓」表達對跳舞的渴望,顯示節目打造流行語的野心。
可是,《街舞》就是未能爆紅,為什麼?從《嘻哈》也許能找到答案。它之所以引起大眾關注,除了節目自身元素,亦得力於二次創作,明星製作人點評金句如「你有 freestyle 嗎?」、「我覺得 OK」成為微信流行「表情包」,連台灣都有youtuber 製作《台灣有嘻哈》吐槽原節目。這些槽點引起大眾對節目的好奇,從而帶動流量。潮流由此創造:即使對節目所知不多,人人也有意欲談及 freestyle,它更成為去年中國十大流行語之一,威力可見一斑。
選秀綜藝自有其套路:衝突、表演(出色或差劣亦然)、追夢等,自有其吸引之處,但絕非僅此而已。綜藝要爆紅,製作組需思索節目與大眾的距離,令觀眾願意參與其中,留意、收看以至共同創造潮流。畢竟觀眾沒意欲看一堆陌生選手如何追夢,也未必看懂嘻哈或街舞選手有多厲害,但他們最有興趣看的是吐糟、八卦、衝突(特別是涉及明星的)。而未能與大眾連結,也許是《熱血街舞團》未能突圍的原因之一。
---
🏞圖片來源:《熱血街舞團》節目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