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 Content Farm
火星內容農場

由一眾資深火星寫手「小火子」主理,為您帶來有趣、準確、豐富、有深度的「媒介與資訊素養」內容。

聽首歌都會出事?Spotify 與數碼行銷

紐約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授 Pascal Wallisch 和畢業生Nicole Leal 派發了 190 份問卷,他們發現同學對流行音樂的喜好與他們的性格是相關的。雖然研究的樣本不大,結果難以證明什麼,但總給地球人一個提示:我們對流行音樂的喜好絕對可以成為一種大數據!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市場化 Marketizationzation】

市場化和新聞專業

我們正活在一個受市場經濟處處影響的世代,媒體公司亦當然不例外。在市場化下,媒體公司是一個商業組織,新聞的製作以效率和速度為先,大大影響了傳統新聞價值。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數據化與社會信用制度

📝 文:K先生 在流動科技的普及下,除了社交媒體,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式早就涵蓋了地球人的日常生活,你可以用手機買賣衣服,叫外賣,訂酒店,買車票,可謂「衣食住行」樣樣齊。多了手機這一個媒介,買賣的過程就必然被「數據化」,食客的帳戶,餐廳的帳戶,涉及交易的第三方都會記錄了每次的買賣,而當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被「數據化」,就引來不少憂慮,除了一旦資料外洩 ,個人紀錄給外人看光,令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同樣令人擔心的,是政府的全面監控變得相當容易。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個人化 Customization】

社交媒體數據收集的攻防戰

📝 文:K先生 除了Cookie,網民在社交平台的記錄同樣能了解你的偏好。企業憑著分析用戶LIKE了甚麼專頁,分享了哪些文章,可以拆解用戶的想法,估算用戶的喜惡。這些資料都可以變成收入。以全球最高市值的社交媒體企業Facebook(FB)為例,2017年的盈利達到150億美元。用過FB的,都知道登入平台是免費的,哪到底它如何賺錢?答案是:廣告收入,2017年FB收入有逾9成都是來自廣告收入,能夠吸引廣告商,全因FB了解用戶,令廣告變得「個人化」。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虛擬鄰近性 Virtual Proximity】

在液態中觸碰虛實

常識告訴我們,如果要跟其他人建立緊密的社會關係,沒有任何情況比起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面對面來得直接。當互聯網科技方興未艾,有些學者認為,虛擬世界的交流不能取代線下的「真實互動」,而箇中原因,是虛擬互動無法產生一種深厚的共在感 (co-presence)。可是,傳播科技真的不能讓我們感到「天涯若比鄰」嗎?彼此的物理距離,又真的如此重要嗎?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香港傳媒教育考古】

香港的傳媒教育

香港大學張志儉博士曾在 2004 年進行了一項研究,從中小學教師收集了 1,027 份問卷,有幾項發現:當中六成中學教師認同傳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同學的道德水平、四成認同分析媒介內容和訊息是重要課題、只有約一成認同教師應該教同學欣賞傳媒訊息。這反映了大部分教師把傳媒看成是有害的。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媒介與資訊素養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媒介與資訊素養(簡稱「媒介素養」)是一個大概念,它包含了一組能力,一般來說它指向分析媒體資訊的能力(knowledge)、利用媒體創造意義和內容的能力(skills),和賞析媒體的態度(attitude)。參考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的文件,推動媒介素養有幾個大目的:讓地球人能夠清楚知道媒體資訊的來源、有效組織媒體資訊、利用媒體表達自我等等,這些最終都是為了增加資訊的透明度,有利知識型公民社會的形成。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曲奇 Cookie】

你的曲奇被賣了

📝 文:K 先生 地球人,可能連你自己也沒留意,當你一上網的時候,就會生產 Cookie(曲奇)。這種 「Cookie」不是真的餅乾,而是一堆上網記錄。根據世界私隱論壇(World Privacy Forum) 早在 2013 年的報告,有逾 4000 個資料經紀(Data Bonkers) 收集大量的 Cookie,然後轉售出去,賺個盤滿缽滿。而整個過程,「負責」生產 Cookie 的你也許都不知道。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尋找媒體記憶

📝 文:鍾曉烽 要談媒體和集體記憶之間的關係,先要由時間說起。歷史上,不同的大眾媒體面世,都改變人類如何安排時間,還有感受時間的方式。透過不斷重複廣播節慶或假期相關的消息、定時定候播放特定的節目,電視有效製造社會大眾的公共時間( Common public time),形成一個集體記憶共享平台。在娛樂消遺的選擇相對匱乏的年代,「日頭猛做,到依家輕鬆下,食過晚飯,要休息返一陣」,令綜藝節目《歡樂今宵》成為香港普羅大眾的集體回憶。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大量生產「影響力」的追隨者工廠、點擊農場

自從社交媒體興起,「影響力」在數碼世代變得可以量化計算,一個歌手、演員、政治人物⋯⋯夠不夠「紅」、夠不夠受歡迎,一切從Followers(追隨者)、Like(讚好)數字反映,這些數字更與金錢銀碼直接掛勾,而這種「影響力」更在政治、社會上發揮重大作用。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香港社會的三波懷舊潮

📝 文:鍾曉烽 在《影視香港:身份認同的時代變奏》一書,本地學者馬傑偉和曾仲堅指出,2010年前的香港社會曾經歷兩波懷舊潮。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電視的演變

聲音、畫面有無問題?傳統電視用模擬廣播(Analogue TV)將連續、動態的聲音和畫面,轉換為連續轉變的電力訊號,傳輸至接收器即電視機後,再將電力訊號還原為聲音和畫面。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沒有腦癌,但卻患上「電玩成癮」

地球人對手機輻射會影響大腦神經或會引致腦癌,應該略有所聞。 的確,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4年發表的文章指出,流動電話比起固網電話的幅射量高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火星生字】

Nostalgia 懷舊

📝 文:鍾曉烽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走到四十年。早前的《我和你音樂會》,天王郭富城 Chok 著對香港人唱出「愛愛愛不完」,蔣志光和韋綺姍台上再相逢,還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全地球只需要5部電腦?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IBM) 前行政總裁 Thomas J Watson 曾在四十年代初表示,全球市場對電腦的需求只有 5 部 (I think there is a world market for about five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來自北韓的駭客

📝 文:來自清朝的格格 上回提到,北韓並非想像中落後。隨着 3G 普及,首都平壤幾乎每10 人就有 1 支手機,「低頭族」並不罕見。2013 年,當地推出阿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平壤連線

📝 文:來自清朝的格格 地球有個神秘國度叫北韓,據說由於電力匱乏,這個國家在衛星照片只剩黑暗。不過,假如你認為這個落後的國家與網絡絕緣,那就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Facebook的第一個帳戶是?

📝 文:來自清朝的格格 地球有個「臉書帝國」,指的是坐擁20億用戶的社交媒體Facebook,於2004年由朱克伯格創立。十多年過去了,該「帝國」影響力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 文:藍曉嵐 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浸大事件,最惹人關注的影片地球人有看過嗎?事件引起不少討論,當中很多地球人都是看過影片才關注事件。 地球人正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雲端真的在雲上?

📝 文:來自清朝的格格 隨著科技進步,地球人的遺憾彷彿都少了。因為有了雲端(Cloud),即使遺失手機,只要備份在「雲」,隨時都可復原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火星生字】

Cue 拍攝提示

拍攝現場不難聽到工作人員經常說「畀cue」,千萬不要誤會是「畀cute」,然後摸不著頭腦,懊惱為何常常要求演員對鏡頭給予可愛表情,難道不夠可愛麼?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涵化理論 Cultivation Theory】

電視看到的就是真實?

📝 文:鍾曉烽 小火子的媽媽經常話當年,近來就談起地球人「電視汁撈飯」的年代。那時候,地球人收工放學後,都會安坐家中,守在電視機跟前。在這個黑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地球人觀影初體驗

📝 文:來自清朝的格格 今時今日的地球人,電影面世初所引起的恐慌,你能夠想像嗎? 獲得如此「光榮」的是《火車進站》。這是地球第一批影片之一,由法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MIL的重要性

片入面的小朋友,個個都似食了聰明豆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Facebook 不再流行,你知道嗎?

睡醒在床上滑手機,看朋友在 Facebook 上 Update 一則一則的帖文,可能是你每天的指定動作。但你知道,在年輕人的世界 facebook 已 Out 了嗎?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火星生字】

Youthquake 青年震盪

相信大家讀過地理科也會認識Earthquake(地震)一詞,但有沒有聽過Youthquake呢? Youthquake成為牛津辭典去年年度字,表達了年青人(youth)的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迴音廊 Echo Chamber】

地球人只愛「圍爐取暖」?

📝 文:鍾曉烽 天寒地凍,「圍爐取暖」,除了是保溫方式,也是地球人形容社交媒體的關鍵詞。 早於互聯網開始普及、Facebook和Twitter仍未面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每當share前,你有fact check嗎?

每天醒來,facebook、Instagram、各新聞網站,資訊排山倒海而來,資訊不乏,缺乏的是注意力,很多人看3分鐘的片或文章已沒耐性,成就了「標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2017 年度搜尋關鍵字:HOW

📝 文:Lucy the Boy 登登登登,Google 上個月尾公佈了 2017 年度的關鍵字排行榜,全球最多人搜尋的頭三個字分別是「Hurricane Irma」、「IPhone X」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被冰封的Facebook數據庫

眾所周知,龐大的Facebook集團在美利堅合眾國發跡並紮根,很自然大家都會想到它的總部、數據庫、重要建設均設在美國,但小火子竟然發現,在離開美洲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沉默的螺旋 Spiral of Silence】

講不出聲~講不~出聲~

📝 文:鍾曉烽 作為「數碼原住民」,小火子每天都花不少時間瀏覽網上的帖文。雖然諗頭多多,偶爾覺得不吐不快,但小火子總認為自己的想法,跟一眾網民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火星生字】

Trending 洗版

說起Trend這個字,作為走在時尚尖啄的你,自然會想到一個「潮」字。在時裝界,Trend固然可解作流行趨勢、時尚潮流,若被形容為Trendy,那就是你敏銳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Facebook進化史】

我的Facebook快樂時代

猶記得2007年某天,登入hotmail(那時gmail還未盛行)收到一封電郵,說某位朋友邀請我登記facebook,於是按進去,便開展了我的facebook生涯至今。十年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火星格言】

認同請分享

“The greatest gift you can give anyone is your undivided attention...” - Will Schwalbe, writer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第三者效應 The Third-person Effect】

自我感覺良好系列

📝 文:鍾曉烽 每年放榜前後,香城會充斥「商科醫科為狀元之選」的新聞。允行的父母相信,其他怪獸家長定必會遊說子女以此為目標,因此鼓勵允行走他自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網絡讓世界更自由嗎?

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每年發表有關全球網絡自由的調查報告,2017年的報告剛剛出爐,結果有以下幾點摘要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火星生字】

Meme 網絡紅物

在網絡上看圖多過看文字,要表達心情,除了emoji外,最「繪形繪聲」莫過於各式各樣的meme。看起來由兩個"me"組成,以為meme是「Me世代」網絡興起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Netflix 數據報告

📝 文:Lucy the Boy 面對大量新興媒體,電視作為媒體好像已經風光不再,這可能只是個錯覺。港劇選擇有限,看來看去都是同一套路的「膠劇」,近年就有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火星生字】

Extra 臨記

霞姐飯盒你未必吃過,但茄喱啡你一定聽過。臨時演員都是演員,你當然可以直接翻譯為temporary actors,不過專業說法是,extra。顧名思義,extra,多出了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注意力經濟 Attention Economy】

供過於求的資訊爆炸年代

📝 文:火星長老 資訊年代,資訊大量生產,源源不絕,要多少有多少,當中更不乏免費的。經濟學入門必修第一課:供求定律,供應大於需求時,價格下調,反過來,需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火星生字】

Binge-watching 煲劇

人類愛煲劇,非始於今天。二十年前,為了追看木村拓哉如何度過他的《悠長假期》,不少人朝盼晚盼,盼到整套光碟,擇個良辰吉日,一口氣看完。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兩級傳播理論Two Step Flow】

關於KOL,我想說的是⋯⋯

📝 文:藍曉嵐 哪一位 IG 男神女神是你每天的追蹤對象?放學後,你有沒有跟蕭叔叔 和 Ben Sir 學英文學中文? 我們叫那些在社交媒體有大量讚好和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議程設定 Agenda-setting】

在網媒流行的時代,還有「頭條新聞」這回事嗎?

📝 文:鍾曉烽 地球語有云:瞬間看地球。可是,地球這麼大,又怎可以瞬間看清?這邊廂,H城的跨境經濟穩建發展,政府打算通過新的醫療和福利保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第一代iPhone之復刻回憶

第一代iPhone面世,原來只是十年前的事,但單看當年廣告便很有復古感覺。 iPhone的出現,在傳播科技史具革命性,改變並影響著我們今日的溝通模式。流動上網、輕觸式屏幕、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 火星數據庫:Snapchat 】

還在看Facebook的你,知道Snapchat在新世代的威力嗎?

📝 文:李薇婷 2011 年,小火子在火星收到於地球史丹佛大學的消息,一個叫 Snapchat 的手機應用程式一息間吸引了大量地球年青人使用! 原來截至2016年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時光倒流22年,被選中的細路

原來1995年嘅細路係咁樣睇Internet,好想搵返呢班「驚世寓言家」......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新聞週期 News Cycle】

「新聞」永遠不夠「新」?

📝 文:李薇婷 各位地球人,當你刷手機閱讀不同資訊時,有沒有試過,把自己剛讀到的資訊傳給朋友,人家竟說是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火星數據庫】

西班牙神曲《Despacito》創下Youtube神話

📝 文:Lucy the Boy 各位同學,當你以為香港樂壇的《矛盾一生》在 Youtube 突破了 13,697,202 點擊率是一項創舉,你可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火星補品】

新聞通識必備讀本 《香港新聞審查日常- 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

📝 文:火星長老 👹👹👹新學年剛剛開學,火星媒體送出三本作者簽名本以饗讀者,有意請inbox,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

【數碼足印 Digital Footprint】

警告!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 文:藍曉嵐 各位地球人,你們有沒有統計過自己上載過多少照片、影片到社交媒體?善忘的地球人記不起也不為奇,畢竟數量之多實在難以統計。不過肯定的是,打從你學會使用互聯網那一刻,已不知不覺留下了大量數碼足印(Digital Footprint)。 數碼足印即用家在互聯網的活動記錄,可以是用家主動發放的資訊...

繼續閱讀...繼續閱讀...